最新消息
100多年前,橫跨大西洋底拉一條電纜,到底有多困難? | 2023-06-14 |
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news.sohu.com/a/682825111_121625274" 原標題:100多年前,橫跨大西洋底拉一條電纜,到底有多困難?自從1844年莫爾斯成功用電報機發送了電文之后,美國人就開始在大陸上架設大量的電線桿,讓通訊在這個國家變得越來越便捷。但是,涉及到和大西洋彼岸歐洲國家的交流,就又回到了最原始的方式。在當時,如果一份美國的重要信息必須快速傳到歐洲,就要先送到紐芬蘭外的海岬,再快速劃船把抄寫的信息送到輪船上。來往于北美和歐洲的輪船承擔了郵差的角色,把信息送到愛爾蘭北部的海岬,接著再由人劃船送到最近的電報室,發送到倫敦。之后才能由英國的報紙刊發出去,整個過程會耗時兩周左右。舉個例子,林肯遇刺的消息,就是迅速被密封在一個牛皮袋子里,讓“新斯科舍”號帶到了愛爾蘭,之后才轉送到倫敦——倫敦得到消息的時候,林肯遇刺事件已經過去了12天。實際上,很多歐美國家已經習慣了電報的便捷性,而跨越大西洋的超低效率讓所有人十分郁悶。于是,開始有人考慮,能不能橫跨大西洋架設電報線纜。這并非異想天開,1850年的時候,英國和法國之間已經鋪設了一條跨海電報電纜。之后,英國與荷蘭之間也有了跨海電纜。所以,鋪設海底電纜理論上是可行的,但還沒有人敢想象——橫跨大西洋,這么遙遠的距離,能成功嗎?塞勒斯·威斯特·菲爾德,一位35歲的成功商人,此時已經“退休”享受生活了。這一天,一個名叫費雷德里克·吉斯伯恩的加拿大工程師,找到菲爾德,談起了自己的計劃:從加拿大紐芬蘭島鋪設一條電報線路,直接通往紐約。很明顯,這個加拿大工程師是來拉投資的。但是菲爾德不感興趣,畢竟從加拿大到美國,本來就沒多遠。不過,當菲爾德一個人在書房中轉動地球儀時,忽然發現跨越大西洋——從紐芬蘭到愛爾蘭,似乎距離也不太遙遠。菲爾德幾乎立刻決定了,自己要做一件大事,讓歐洲和美國能夠更加便捷的傳遞消息。為此,他立刻給電報代碼發明人塞繆爾·莫爾斯以及海軍軍官馬修·方丹·莫里寫了信。塞繆爾·莫爾斯很快就回信表示,菲爾德的想法理論上完全可行,而且莫爾斯本人早就寫信給美國政府,表示能建立跨大西洋的海底電纜。海軍軍官莫里是一位海洋學家,對大西洋十分了解。想鋪設跨大西洋的電纜,就要知道海底是什麼情況:會不會是深不見底?沉入海底的電纜到底需要多長?莫里給了菲爾德極大的信心,他明確的回復:“(海底)那片高原……似乎就是專為承載海底電報電纜,保證它們免受傷害而擺在那里的。”實際上,當時的莫里并不知道,大西洋中脊有一片巨大廣闊 關鍵字標籤:speaker cable supplier |
|
![]() |